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政策动态
2022上半年幼儿教师资格简答论述必备30题
发布时间:2020-02-11 作者:贝尔教育 点击量:60

4.jpg

  摘要:贝尔教育政策动态版块提供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考试的相关考试信息和政策变化以供考生参考,更多相关复习资料、模拟试题和历年真题请关注贝尔教育官方网站或文章下方公众微信号获取!


  1、影晌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1)遗传,遗传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2)环境,环境是使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变成现实的条件,但不决定人的发展;

 

  (3)教育,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主导和促进作用

 

  (4)个体主观能动性,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2、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认为儿童是通过观察他们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为而学习社会行为的,即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着眼于观察学习和自我调节在引发人旳行为中的作用,重视人的行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1)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乜称替代性学习,是指人们通过观察他人(或称榜样样”)的行为(这种行为对于观察学习者来说是新的行为),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

 

  (2)学习过程

 

  ①注意过程:学习者注意和观察榜样行为的各个方面。影响注薏的因索包括榜样行为的特征、榜样的特征、观察者的特点等。

 

  ②保持讨程:学习者将注意到的榜样行为以言语和表象两种表征系统保存于记忆系统。保持过程是观察学习的第二个心理过程。

 

  ③复制过程:学习者复制观察到的榜样行为,将符号表征转换成适当的行为。

 

  ④动机过程:学习者因表现榜样行为而受到奖励。

 

  班杜拉把习得与行为表现相区分,认为行为去现受动机因素影晌响。

 

  (3)强化

 

  班杜拉捂出强化包含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三种。

 

  ①直接强化:是学习者直接受到外部强化的景响。

 

  ②替代强化:是指学习者不直接受到强化而是看到榜样受到强化,从而改变了自己的行为动机。

 

  ③自我强化:是指学习者根据自己设立的标准来评价自己的行为,从而影响自己的行为动机。

 

  3、弗洛伊德的性欲阶段理论。

 

  弗洛伊德强调婴儿和儿奎早期的生活经验与性的关系,强调其对人格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认为它是构成个体人格的主要因素。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发展一般经过五个阶段:

 

  (1)口唇期(出生-1.5岁左右),婴儿本我从吃奶和吮吸等口腔刺激获得满足和快乐;

 

  (2)肛门期(1.5-3岁左右),幼儿通过大小便排泄获得满足,得到快感;

 

  (3)性器期(3-6岁左右),儿童进入生殖器期,喜欢抚弄自己的性器官而获得快乐和满足

 

  (4)潜伏期(7岁左右到肯春期前),儿亘性与攻击的冲动开始进人潜伏期,对性不感兴趣,也不再通过躯体部位而获得快感;

 

  (5)生殖期(从青春期到整个成年期),由于性器官的成熟,个体由儿童进入青春期,开始对异性产生兴趣,在心理上逐渐有了与性别相关的职业计划、婚姻理想等。

 

  4、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危机理论。

 

  埃里克森把人的一生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具体的发任务和存在的心理社会危机,并分析了这一危机解决成功和解決失败分别带来的影响,给出了引导每阶段走出危机、成功发展的方法。具体如下:

 

  (1)信任对怀疑(0-1.5),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信任感;

 

  (2)自主对羞怯(1.5-3),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

 

  (3)主动感对内疚感(3-6),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

 

  (6)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18-30),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充沛感,避免停滞感;

 

  (7)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30-60),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充沛感,避免停滞感;

 

  (8)完美无憾对悲观绝望感(成年晚期60岁以后),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完善感,避免绝望与沮丧。

 

  5、皮亚杰的发展阶段论。

 

  (1)感知运动阶段(0-2)

 

  ①手的抓取和嘴的吸吮是他们探索周围世界的主要手段;

 

  ②认知能力逐渐提升,从对事物的被动探究发展到主动探究;

 

  ③儿童大约在9-12个月获得客体永恒性;

 

  ④开始在头脑中用符号来表征事物,但是不能用语言和抽象符号为事物命名。

 

  (2)前运算阶段(2-7)

 

  ①出现了语词或其他符号;

 

  ②儿童的概念是具体的、动作的,思维具有不可逆性;

 

  ③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即所谓的泛灵论;

 

  ④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以为每个人看到世界正如他自己所看到的一样。

 

  (3)具体运算阶段(7-12)

 

  ①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②获得了长度、体积、重星和面积等方面的守恒关系;

 

  ③去自我中心;

 

  ④具体逻辑思维(:可根据具体事物判断其大小)

 

  (4)形式运算阶段(12-15)

 

  ①思维以命题形式进行;

 

  ②能进行逻辑推理、归纳和演绎;

 

  ③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

 

  ④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

 

  6、学前儿童发展的一般特征。

 

  (1)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2)发展的定向性和顺序性;

 

  (3)发展的不平衡性;

 

  (4)发展的个体差异性。

 

  7、学前儿童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

 

  (1)幼儿初期(3-4)

 

  ①最初步生活自理;

 

  ②认识依靠行动;

 

  ③情绪作用大;

 

  ④爱模仿。

 

  (2)幼儿中期(4-5)

 

  ①更加活泼好动;

 

  ②思维具体形象;

 

  ③开始接受任务;

 

  ④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3)幼儿晚期(5-6)

 

  ①好问好学;

 

  ②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萌发;

 

  ③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④个性初具雏形。

 

  8、幼儿注意容易岀现的问题及教育措施。

 

  (1)注意分散

 

  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优势,E我控制能力筹,注意容易分散,这是幼儿江意比较突出的一个特点。一般来说,引起幼儿注意分散的原因主要是:连续进行约单调活动;缺乏严格的作息制度;无关刺激的干扰。

 

  (2)注意转移能力差

 

  幼儿在从事新的活动时,心里惦记看前一个事物出现注总的分散。因此,教帅要善于生织幼儿活动;适当安排,有效地引导幼儿将注意保持左当前的活动。

 

  (3)不能很好地进行两种注意转换

 

  教师在活动中恰当地引导幼川进行两种沣意的转换,不仅有助于幼儿维持注意,防止注意的分散,而且可以使幼儿在活动中减少疲莞,提高活动兴趣,产生愉快情绪,从而使幼儿丿的活动得以顺利地进行。

 

  (4)“多动现象

 

  多动症幼儿比起同龄的孩子来说,注意力更不稳定动作显得更多,严重的还容易出现过失行为

 

  9、幼儿记忆的特点。

 

  (1)以无意记忆为主导,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2)以机械记忆为丰导,意义记忆详渐发展;

 

  (3)形象记忆与优势,诰词记忆逐渐发展;

 

  (4)幼儿记忆策略的发度。

 

  10、幼儿想象的特点。

 

  (1)无意想象占主号地位:有意想象逐渐发展;

 

  (2)再造想象与主号地位,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3)想象的内容由贫乏、零碎逐渐向丰富、完整发展;

 

  (4)容易把现实与想象混淆,有夸大与虚构的现象。

 

  11、幼儿思维发展的趋势。

 

  (1)直观行动思维

 

  直观行动思维是最低水平的思维,这种思维的概括水平低,更多依赖于感知动作的概括。芮岁前的幼儿头脑中几没有多少表象和经验,也不会进行逻辑推理,他们必须而且只能通过己的动作才能发现事物间的内在联系。

 

  (2)具体形象思维(表象思维)

 

  3-67岁幼儿的思维主要就是具体形琴思维或称为表象思维,即幼儿依靠事物在头脑中储存的具体形象(表象)和对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思维活动。因此,该阶段幼儿的思维具有内隐性,在头脑中操作而不必表露在外显动作中,但通常思维活动还要借助具体的事物进行,并目幼川能预见至自己行动的结果,也开始计划自己的行动,但往往容易根据車物的表面现象进行思维。

 

  (3)抽象逻辑思维

 

  67岁以后,幼儿的思维开始进入抽象逻辑思维阶段。抽象逻辑思维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特往,是运用概念、根据事物的逻辑关系来进行的思维。它是靠语言进行的思维,是人类所特有的思维方式。幼儿阶段抽象思维仅仅开始萌芽。

 

  12、幼儿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1)象征性

 

  4岁以后幼儿的思维具有了象征性,比如,幼儿伸出大拇指和食指比划着做打于枪状,嘴生亡不停模仿炝声啪啪拍,啪啪。这说明幼儿见过枪的形状并用手指模仿枪的形状,这就是象征,貝体来说是以物代物的象征。

 

  (2)经验性

 

  幼儿的思维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进行的。

 

  (3)拟人性

 

  在幼儿眼中,往往是万物有灵,万物有情”,即幼儿往往会将无意识的,没有生命的东西当作有意识和有生命的东西。

 

  (4)表面性

 

  幼儿的思维是根据具体接触到的表面现象来进行的,因此思维往往只是反映事物的表面的联系,而不反映事物的本质联系。

 

  (5)固定性

 

  幼儿L的思维缺之灵活性,思维的具体性便幼儿缺乏灵活性,他们较难掌控相对性。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认死理

 

  (6)近视性

 

  幼儿只能考忠到事物眼前的关系,

贝尔教育官方微信:无锡贝尔教育 / 贝尔网校

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

最新学历报考资讯、职业资格证书报名资讯,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学历热门院校

更多

在线咨询

微信咨询

微信扫码,添加企业微信

在线试听

免费通话

立即回拨,名师快速为您答疑解惑

官方微信

关注微信,查看报考信息

回到顶部